新闻中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 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2 17:11:30    点击数:

【中国制药网 行业动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基础科研正处于从跟踪追赶到并行发展的重要转型,从事科研工作人员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转化率明显不足。其中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在生物医药创新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创新力不足导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一段大的距离!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现状

  中国近五年来生物医药的比重一直停留在5%左右。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产品不足,支撑不了产业发展;同时因产品缺乏也导致产业水平不高,以及科研力量和生物医药成果产出不足。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小、散、乱”现象特别严重,大多企业对生物医药的研发受限于资金和人才,即使有了创新却不能够尽快转化。

  尤其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仍习惯性地延续基础研究的传统,以科研机构为核心组织科研工作。但科研机构没有能力整合市场、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本,一些科研项目是为科研而科研,为拿国家经费而科研。加上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起来。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和由企业来整合科研资源、社会资金资源、市场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此外,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未能展开广泛合作。在发达国家生物医药科研是企业、研究院、高校等组成的一个高效率团体。而我国生物医药的研发主要靠企业自身,因此,不能实行资源共享和集约化规模,从而极易导致低水平重复研究和重复投资的浪费现象。还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化人才匮乏。由于生物医药研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导致生物医药的专业化人才如药学信息、生物工程人才极为不足,管理人才也是少之又少。

  归根结底,我国生物药创新不利就在于高校的科学家创新性成果找不到方向和出路,医药企业家们也找不到好的创新项目;全国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立项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产业链上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同时,在生物医药创新上也并未搭建起一个社会资源整合、上中下游强强联手、技术与资金强强联手、国内与国外强强联手的信息畅通平台。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思索

  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生物医药从实验室科研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孵化、资本推动、定位清晰、资源整合方可以结出硕果!

  首先,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开放合作。在创新的这一条路上,要多听医药行业的专家、教授等不同的团队的经验;在合作的领域上可进行相互合作、分工;例如在基因药物开发上,可以在上游选择可以信任的平台进行质粒构建,靶标筛选,中间知识产权可以选择平台进行申报,下游生产,产业化可以选择平台进行合作。

  其次,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国际眼光。这一点针对做生物医药创新的企业来讲是相当重要。我国近20年来主要是要化学药仿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药在我国的比重是相当的少。紧跟国际药企研发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药,创新药。

  对于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肿瘤、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具有想象空间的3大领域,预计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在250亿元左右。

  最后,注重复方创新。复方创新将成为国际上面也是国内的新的趋势。美国FDA现在批准的新药差不多越来越注重生物技术产品,有一半左右去年批的新药是生物技术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抗体加抗体,双功能抗体。药物能够跟基因结合在一起,高通量测序发展起来的个性化给药。药物剂型上的创新,以及儿童用药包装识别,用量方便上面的创新等;

  江苏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说,新药研发“十年磨一剑”,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企业要有耐心,在研发上舍得投入,作出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让病人真正获益。与此同时,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也是影响医药产业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家底”。

  烟台荣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房建民表示,我国制药企业数量太多、整合不够,真正的创新药物还太少,中国药企要走向国际,产品质量要符合国际标准,还需要提高技术、引进人才。除了新药专项本身外,还需完善配套政策,为企业创造适合创新的环境。比如,创新药物由于研发成本高,药价也较高,中小企业投入数亿元资金研发新品,上市却卖得不好,企业也难以生存,医保等相关配套政策也要及时跟进。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新药专项将继续发挥对企业的资源聚集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新药研发品种的支持,吸引、支持国内外生物医药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此外,还将进一步推动政策创新,提高部门之间协作效率,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如《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药品,试行特殊审评审批制度;《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也表示,要优先选择纳入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品种。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阶段,正是我国医药企业的转型期,从仿制向仿创结合转型,从仿创向原始创新过渡,从满足数量上的供给向提高内在质量的转变,从小企业向现代化制药企业过渡,新药专项将继续着力推动和引导医药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同地方政府、大学院所和企业形成合力,加速人才培养、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药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7902.html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排行榜

联系我们

企业简介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企业荣誉 | 图片中心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