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园“全链条”样本:从孵化到商业化设计
发布时间:2018-03-30 09:16:53 点击数:
生物科技浪潮正席卷全国。
在资本市场上享受高估值的同时,生物科技产业链也在蓬勃地发展。事实上,随着“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正在遍地开花。目前全国已有上百个生物科技园区,由地方政府运营,通过减税和补贴来吸引公司入驻。而这些生物科技园区,也承载着地方经济的转型梦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佛山顺德北部片区的广东科荟生物科技产业园,采访了相关负责人,了解这个新兴的产业园区,是如何建构其生物科技的全产业链运营机制。
专业化集群
以制造业见长的顺德,正在稳步实现它的“生物科技梦”。
2017年年初顺德区出台《佛山市顺德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在重大项目上,对顺德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和平台项目,原则上单个项目每年所获扶持总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2018年,顺德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
而承载顺德“生物科技梦”的重要主体之一是顺德北部片区的科荟生物科技产业中心园区,园区内设有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依云国际研发楼)和科荟生命科技产业中心。
“三个产业载体覆盖生物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孵化-成长-产业化);也就是说,对不同阶段企业给予支持,这是产业园的主体思路。” 广东科荟生物科技产业园商务拓展总监单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了解,园区旨在为生物医药及医械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空间及服务资源,辅以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相关服务,打造顺德首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具备小试、中试完备功能的生物医药及医疗精密装备制造产业园。
其中,国际创新转化生物产业孵化中心(下称“孵化中心”)在2015年成立,区属国资、生物技术团队和深圳基金合作共建,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企业入驻。
从入驻企业覆盖的细分领域来看,在“生物医药”以及“医疗精密装备制造”两大类别上,科荟生物科技产业园已接近完成了两大产业链的布局。
据单磊介绍,在药物类中,入驻企业涉及小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化学药物、中药;医疗器械中,包括有源、无源、一类、二类、三类;在CRO、CMO方面,大分子药物的CRO、CMO和医疗器械的CDMO基本也已到位,小分子药物的CRO/CMO还在洽谈中。
“在我们产业园区,业态比较完整。这就像一个森林,生态越完整,相互间的协同越好。”他表示。
对此,广州一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产业基金的投资经理表示,从产业园区定位上来看,专业化集群有利于吸引企业入驻。“企业会关注这个园区是否有它的上下游、同行、同行的上下游,如果客户资源和同行都集聚在这个产业园,形成专业化集群,那么企业就愿意靠拢,相互之间也能协同。”
商业化路径设计
除了给孵化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所需的资源,产业园还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同时帮助创业团队寻找商业化路径。
目前孵化中心的入驻企业大多处在初期阶段,企业创立时间在三年左右,融资阶段集中在A轮或B轮。
谈及商业化运营,单磊表示,在生物技术与医药健康领域,技术大牛不少,但同时兼具有商业化理念,并且懂公司化运营的,则是少数。“不少教授手上的项目很有亮点,但本人却不懂商业化或没用精力进行商业化,甚至对商业化没有兴趣。”
而这正是孵化中心发挥的功能,推动和帮助国内外拥有优秀科技成果的研究人员和专家进行成果的产业转化。
佛山市凯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案例。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一个项目团队研发出一款用于治疗罕见病——渐冻症的新型药物。然而团队人员主要为教授,他们从没有过产业化经验。孵化中心通过与学校进行多轮沟通,主动设计出一条完整的产业化路径。
单磊介绍,“目前全球同类药物只有两款,一款是美国原研的利鲁唑,一款是日本原研的依达拉奉,但药物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同时价格比较贵,美国那款药每年治疗成本在6.4万人民币。”
此外,两款药物中仅有美国的药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意味着发病以后,病人没有其他可替换的药物选择,因此在疗效差且成本高的背景下,很多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
从药效特点来讲,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出的药物对患者临床表现的缓解作用比已上市药物更强,同时副作用明显减低、价格也大幅降低。“这款药物的年治疗成本大约在1.5万左右,比海外便宜多了。”单磊表示。
从产业前景来看,他表示,预计国内患病人群在二十万左右,这款药未来的总市场容量约为30亿。
不过,商业化的过程却是困难重重。
一方面技术团队主要以教授为主,没有任何产业化经验,对参与公司产业化运营存在很多顾虑,比如是否会占用大量的学术时间等。“我们跟专家团队经过多次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商业化运营方案的设计和企业管理方面对团队进行全方位支持,为专家们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单磊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对热门领域“肿瘤”比较青睐,对罕见病关注较少。他回忆称,“之前也发生过投资机构在双方即将签订投资协议的时候临时改变方案。经过紧急沟通后,我们与其他备选投资人进行交流,最终促成这笔交易。”
由于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到优先审评审批通道,他预计在2020年可以上市这款新药物。“罕见病的周期比较快,这也是我们投资的逻辑之一。未来罕见病是我们会持续跟踪的一个重点方向。”单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