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生物科技点“菌”成金
发布时间:2019-12-13 10:41:52 点击数:
初冬时节,雪后气温骤降,但在农垦北大荒生物科技车间内,日产6吨的金针菇正在装袋,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
不受季节影响,周年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作为我省唯一一家食用菌智能化生产企业,他们跳出传统种植模式,通过生物科技“种菇”点“菌”成金。
比拼老字号“鲜”字彰显竞争力
2006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江浙地区竞相崛起,产品远销并独占黑龙江市场。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香坊实验农场决定采用工厂化栽培食用菌。2008年,投资兴建北大荒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哈尔滨为核心市场,比拼南方食用菌“老字号”。
依托区位优势,“鲜”字彰显竞争力。走进位于幸福镇的北大荒生物科技车间,菇舍内整齐地排满了一栏栏的金针菇栽培瓶,金针菇笔直整齐地簇拥在一起,一朵朵洁白、圆润的菇伞探出了瓶口。“智能化生产的金针菇刚打上包装,哈达批发市场就来取走,当天出货、行销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市场供不应求。”农垦北大荒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彦举介绍说。
从原料配比、高压灭菌、接种到采摘全程自动化,“一键启动”,生产有序进行。不仅解决了40多名农场职工、家属就业,更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50多岁的张泽杰,妻子生病、孩子上学,曾是香坊农场的贫困户。2015年他来厂工作,月工资3000多元,三年时间实现了脱贫。
优质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市场份额逐年递增,2018年,金针菇产量2000吨以上,年产值800万元。
人工智能不断探索实现产业升级
在培养、出菇车间,感应探测头昼夜监测、实时调控:根据金针菇的生长特性,人工智能设定最佳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二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在“仿自然生长条件”下,金针菇“喝”着纯净水,“住”着空调房,大约50天生长期达到采收标准。
品质源于产业升级背后的不懈求索。“引进设备后,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环境参数的关键性数据,经过了无数次的摸索与实践。2012年,引进微生物领域最新技术——液体菌种,历时两年时间,成功实现液体菌种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应用。每一次产业升级,都意味着‘从无到有’的求索。”在该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多年的孟庆佳说。
追求品质的脚步,从未停歇:金针菇单瓶产量由200多克,提高到每瓶产量330克;解决食用菌生产中菌种、接种、灭菌、空气净化……一个又一个新技术应用、改进难题破解,实现了我省食用菌智能化生产的新跨越。
生态循环经济“二次利用”实现三赢
日产6吨金针蘑菇,每天约10吨左右栽培的“废菌料”,只能堆弃在厂院里。原北大荒生物科技总经理宋金友没少为这些废料找“出路”,思索良策。食用菌原料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下脚料玉米芯、麸皮等,这些栽培的废菌料,怎样能“变废为宝”?
2016年,第一车废菌料被拉走“试用”。哈尔滨润禾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学军说,用废菌料做烤烟、水稻育苗基质,出苗壮、根系发达,移栽后返青快,可提高作物产量。
另辟新径,废菌料“发挥余热”,湿料烘干后作生物质燃料,冬季供热。不仅如此,供热燃烧后的灰“二次利用”,可作有机肥的原料。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有效避免“三废”的产生,栽培全程生态循环、生物质“二次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这一切,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